在中国佛教史上,有一位大通善本禅师:他是儒学大家董仲舒的后人,满肚子学问,却对当官没兴趣;他弘法江浙一带时,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与他为友,经常找他斗禅机;宋哲宗闻其名后,为他赐号并召他驻锡京城寺院;他虽然一生广衍禅法、弘扬宗门,却密修净土,临终前得见阿弥陀佛;他圆寂之后,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,为其像题赞。那这位大通善本禅师究竟有何神奇之处?
那个时代佛教为何在上层中广为流传
佛法传入到东土以后,一开始有点尴尬,就是佛教讲的空,中国人找不着适合的词汇、语感、语境来描绘它,所以当时有个词语叫格义佛教,就是试图把握又弄不明白。虽然有这样的情况,但一个效应出现了,士大夫阶层越弄不明白,我越想把它说清楚,反而促成了佛法在上层中广为流传,引发兴趣,起到了弘扬的效果。
所以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知识阶层多数都与佛道有缘,特别是好结交方外之士。最著名的比如说苏东坡,他不仅仅是个大文学家,还是一个佛学造诣深厚的居士。
这一辈子他是个大文豪,过去其实是一个禅师转世,但是他的一生这辈子的遭遇非常的坎坷,不管走到哪里,因为不顺嘛、有苦嘛,就生起出世间的情怀,就喜欢和当地寺院里的禅师来往酬和,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的趣闻轶事。
页码:下一页